碑刻功能

      为什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老奇现的碑文化仍然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呢?从形式上看,碑文化确有其他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四大功能和优势:

    长存--碑刻具有无可比拟的长久保存功能

      刻碑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人永久的记住什么,“刻石立铭,以示后昆,亿载万年,子子孙孙”长存的功能是碑刻能够历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碑者取之于石,石材是碑刻的基本材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先后把字刻写在甲骨、青铜、竹简、木椟、帛书等上面,但这些载体都没有把字刻在石头上保存得久远。

      石刻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较坚硬的岩石,质地细密,耐损力强,故不怕风吹雨打,阳光曝晒,往往能长期保存,经久不坏。据专家考证,中国发现最早的“以文勒石”的碑,大约是公元前770年西周末期的“石鼓文”,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存完好。人们乐于利用碑石作为书写的材料,刻文纪事,这绝非偶然。尤其是秦汉以后,石盛而金衰,故其纪功述事,多赖于石,以垂后世。就是因为石刻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

    宣教--碑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纵观历史上的书画碑刻,不难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承载着记载史实、宣传道德、教化大众、惩恶扬善、陶冶民情等社会宣教功能。

      所谓宣教,就是借助碑刻的形式,把优秀的文化、经典的思想保存下来,流传给世人,供后人学习和效法。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历史就是依赖于碑刻这种形式才得以保存下来。由于石碑具有能长期保存、垂之久远的特性和功能,历代以来,中华文化各流派学说的信奉者、推崇者和研究者,都曾将代表自己学派主要思想理论观点的经典著作勒石立碑,以期借助于碑石这一载体,使之百世广为流传。这些经典碑刻,对于儒、释、道、墨、兵、法等各流派学说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装饰--碑刻的装饰性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作用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对于建筑物而言,碑刻可以成为一件素雅、高贵的外衣。这就是碑刻的装饰作用。碑刻是和建筑相融合的艺术,它具有鲜明触目的形象,一目了然的内容,通俗易的艺术语言,与建筑物长期共存、谐调一致,通过书画的特殊艺术魅力,营造出和谐、强烈、愉快、庄严、肃穆或神秘等不同的建筑空间氛围,增强了建筑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碑刻可装饰的地方有很多,如政府办公场地、旅游景点、文化广场、学校、寺观、私人住宅等等。

    传拓--碑刻功用的广泛延伸

      所谓传拓,就是用纸和墨从镌刻的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或图案,它的成品叫作拓本或拓片。从形式上看,碑刻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方便)制作拓片的功能和优势。

      碑刻虽能长久地保存文明成果,然而碑刻不便移动,更谈不上广泛流通,再者,本可以保存久远的碑刻因天灾人祸也有不幸毁失的。拓片是流动的碑刻,只有借助于拓片这种独特的艺术品,才能化一为众,使处于不同时间和地域的人们都能够亲眼目睹碑刻的原貌。我们可以将雕刻内容采用传拓技艺,制作成为一张张精美的拓片艺术品,作为高档高雅礼品馈赠他人,联络感情,宣传自我。也可以将拓片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留传,拓片可以保持上千年的时间。还可以拓片为底本,将雕刻内容结集、印刷、出版,广泛流通,扩大影响,起宣传教育作用。

      由于碑刻艺术具有上述四大功能确定了它在艺术殿堂中的独有地位,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赞赏和喜爱。这些优势使得碑刻可以适用于许多场合,所以,市场的需求巨大。